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網路行銷是什麼?所有關於網路行銷你該知道的事

 

 

網路行銷是最便宜的行銷方式之一,不需要印製實體廣告傳單或是砸大錢買電視廣告,而且不受限於地點,只要有網路就能操作。

 

網路行銷也悄悄改變了市場的組成,因為不管何種規模的商業模式都適合使用網路行銷,強者可以更強,弱者則有鹹魚翻身的機會。

 

市場不再由大規模企業獨占鰲頭,小規模經營者也可能透過網路行銷創出一片天。

 

但,網路行銷究竟是什麼?

 

網路行銷的定義

 

網路行銷,廣義來說是指在網路上推廣品牌、產品及服務等,利用內容行銷 (Content Marketing)、廣告投放、聯盟行銷、電子報行銷等操作手法,來吸引流量或增加產品和服務銷售量的行銷方式。

 

在過去,銷售行為通常是由賣家主動招攬生意,用各式各樣的推銷手法去告訴消費者自家產品有多好,進一步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買。

 

但在資訊發達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,上述老王賣瓜的推銷行為已經很難吸引消費者了,消費者反而會覺得惱人,甚至會擔心廣告不實。

 

在現代,為了要買到CP值(性價比)高的產品,大部分的消費者在購物之前,尤其是針對高單價的商品,多半都會先查詢商品的評價、挑選指南、各產品優劣勢分析等,充分了解相關資訊之後才會下手。

 

而這些參考資訊來源,往往就是內容行銷所指的「內容」。

 

所以,網路行銷發展至今,已有不少人將「網路行銷」和「內容行銷」劃上等號,將網路行銷重心放在打造「好內容」。

 

不同於以往常見那些生硬而直接的推銷手法,內容行銷主動提供價值給消費者,透過提供免費且有價值的相關內容,來解決消費者的疑問或作為消費時的決策參考。

 

內容行銷看似與行銷或直接銷售商品無關,但無形之中已經在建立自身品牌的信任感,並且可以觸及更廣泛的受眾,而不單單只接觸到傳統推銷行為看準的特定對象群。

 

這樣的手法正是內容行銷的優點,也因為成效影響的時間點涵蓋現在以及未來,而成為網路行銷的重心。

 

內容行銷 vs 傳統行銷

 

不拿路上發的傳單?遇到直銷上前來推銷會馬上拒絕?在Youtube看影片不等廣告播完,一直想點選「略過廣告」?

 

相信以上的狀況大家都不陌生吧,代表傳統的行銷手法消費者已經漸漸不買帳了。

 

像是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、安裝阻擋廣告程式的使用者越來越多:光是2016年一年,阻擋廣告程式使用率就成長了30%,使用數也於當年底達到6億。

 

既然傳統的推銷手段已不管用,行銷手法必須因應這些現象做出改變,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。

 

傳統的「推銷」或稱「推播式行銷」(Outbound Marketing),與現今流行的「拉銷」或稱「集客式行銷」(Inbound Marketing),差異點在於消費者的角色。

 

前者的消費者多是被動接受產品的資訊推銷,後者則是在了解相關資訊後,自己主動洽詢產品。

 

傳統的推銷方式就像是派遣推銷員挨家挨戶敲門按鈴,單方面將銷售資訊硬推給消費者,基本上除了產品資訊以外,消費者基本上不會獲得其他附加價值;

 

而內容行銷,則是業者先主動提供免費且有幫助的資訊,並且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之後,吸引受眾主動洽詢,並進一步成為消費者。

 

由於是業者先提供價值給消費者,而且是消費者主動詢問的。兩者間的互動是雙向且互惠的,所以銷售成交率自然就比較高。

 

對業者來說,內容行銷能減少執行傳統推銷時會有的壓力,像是擔心自己提供的銷售資訊不被受眾接受等。

 

另外,內容行銷相對於傳統行銷,也是較溫和的行銷方式,且較貼近現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和習慣,所以「內容行銷」變得越來越重要,也成為行銷領域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環。

 

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已有超過90%的組織採用內容行銷手法,且花費比傳統行銷手法少了62%,但在同樣的成本下,成效卻是傳統行銷手法的三倍。

 

再實際看看美國代購網站JKL,因為內容行銷吸引B2B客戶(公司)主動洽詢的實際案例:

JKL代購,公司主動洽詢採購事宜的案例

 

JKL代購在官網提供了代購美國商品的州稅、關稅、EZ WAY操作教學等非直接銷售商品或服務的文章,雖然乍看之下和推銷代購業務沒有直接相關,無法在短期內看出立即的效益。

 

但中長期來看,這些文章都有在無形中慢慢吸引網路上無數潛在客戶的功效,甚至吸引到公司級客戶主動來信詢問,最終成為消費者。

 

因此,內容行銷的成效或許沒有傳統行銷來的直接和快速,卻已經被視為最佳的品牌行銷手法

 

網路行銷與內容行銷的型態

 

常見的網路行銷/內容行銷的手法有:

 

  • 搜尋引擎優化

 

  • 搜尋引擎行銷

 

  • 社群行銷

 

  • 廣告投放

 

  • 聯盟行銷

 

  • 電子報行銷

 

搜尋引擎優化 SEO

 

搜尋引擎優化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, SEO),是一種可以提升網頁在搜尋結果頁面排名的網路行銷手法

 

操作SEO的目的,就是要透過提高網頁的搜尋結果排名,獲得更多的「自然流量」,所謂的「自然流量」就是在不付費買廣告的情況下,透過搜尋引擎自然獲得的流量。

 

網站流量增加,代表有越多人造訪該網站,也就越有可能吸引到潛在客群。

 

如果這些潛在客群確實有花錢消費而成為顧客,流量就能轉換為實質收益(變現),也就說SEO有賺錢變現的效果。

 

另外,SEO也有助於更精確找到目標客群

 

目標客群又稱為「受眾」,設定受眾是制定行銷策略時很重要的一環,一般來說,受眾設定越精準,行銷策略所產生的效果就會越好。

 

所以一旦網頁排上搜尋結果中一定的位置,這些流量慢慢累積,長遠來看也可以很驚人。

 

操作SEO可以說是「先苦後甘」,一開始先努力將網頁排上搜尋結果第一頁,之後放著不動也能帶來收入(被動收入),因此很適合作為網路行銷的中長期規劃。

 

如何操作SEO?

 

操作SEO的前置作業是要做「關鍵字研究與分析」,接下來則依操作的項目是否在網站本身,分為「站內SEO」和「站外SEO」兩大部分。

 

關鍵字研究與分析

 

搜尋引擎的原理,是利用使用者輸入的搜尋字詞,在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資料。

 

所謂的「搜尋字詞」,就是操作 SEO 要鎖定的關鍵字

 

執行關鍵字研究與分析,有助於找到提升網頁排名的著力點。

 

能事先預設使用者輸入哪些字詞後,搜尋引擎能在資料庫中找到你的網站,並且會將你的網站排在搜尋結果第一頁。

 

因此,關鍵字研究可說是操作SEO的第一步,選好目標才能事半功倍;方向對了,SEO才會有明顯成效。

 

選擇目標關鍵字時,必須考慮關鍵字的搜尋量、確認搜尋意圖,以及了解競爭程度。

 

搜尋量能看出該關鍵字是否有一定的熱門度,如果有,才能帶來流量,也才有操作SEO的意義。

 

確認關鍵字的搜尋意圖,能先確保使用者的目的和自身網站內容是否相關,要有相關,才值得做為目標關鍵字。

 

了解競爭程度則有助於評估「該關鍵字是否值得操作SEO」,選擇競爭程度太高的關鍵字,費盡心思操作也很有可能排不上第一頁,或是即使排上了,很可能一下又被其他競爭者擠掉排名。

 

而且,也必須將關鍵字的話題延續性納入考量。

 

建議選擇細水長流型的關鍵字,而非追隨時事熱潮,挑選只會紅一陣子的關鍵字,否則很可能好不容易排上第一頁以後,熱潮也已經過了,根本無法持續帶來流量。

 

另外,選擇目標關鍵字的時候,也可以優先考慮「長尾關鍵字」。

 

長尾關鍵字是源自於統計學中的「長尾」(Long Tail)概念,與關鍵字的長度沒有直接關係,所以長尾關鍵字未必代表關鍵字字數比較多。

 

長尾關鍵字是關鍵字中較冷門的一群,也因為單個關鍵字的搜尋量不高,很容易被忽略。

 

事實上,多個長尾關鍵字累積出來的搜尋量,是可能超越熱門關鍵字的。

 

而且長尾關鍵字的搜尋意圖相較之下也比較明確,反而可以更精確鎖定目標客群。

 

在有一定的搜尋量情況下,長尾關鍵字有受眾明確、競爭程度相對低的特性。

 

因此長尾關鍵字對於剛入門的SEO新手來說,是比較容易操作的。

 

站內SEO優化 (On-Site SEO)

 

相對於站外SEO,站內SEO指的是針對網站本身的項目做優化,包括網頁內容以及告訴瀏覽器應該如何呈現網頁,重要的優化項目有以下幾點:

 

標題優化

 

標題是繼內容本身以後,第二重要的站內SEO項目,因為標題是影響點閱率的重要關鍵。

 

好的標題必須要一目瞭然,而且最好要提及關鍵字。

 

描述優化

 

雖然Google官方表示Meta Description不直接影響排名,但因為Meta Description能幫助搜尋引擎及使用者更了解網頁內容。

 

比如使用者在看到搜尋結果頁面時,光看文字敘述就可以判別網頁是不是自己要的內容,很可能會影響到點閱率。

 

段落標題優化

 

使用H2, H3, H4等段落標題標籤明確區分標題層級──大標題、中標題、小標題等,能幫助使用者閱讀及理解內容,並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段落,是能提升使用者體驗的SEO優化項目之一。

 

圖片優化

 

在文章中適當加入圖片,比起滿滿都是字的長篇文章,更吸引使用者繼續閱讀下去,圖片也能作為閱讀過程中的視覺休息點,整體上有助於提升使用者體驗。

 

但在實務使用上,必須留意檔案大小是否會影響到網頁加載速度,也必須為圖片加入適當檔名、標題、文字描述等,以幫助搜尋引擎了解圖片內容

 

改善網頁速度

 

網頁速度最直接影響到的是使用者的體驗。試想使用者點入網頁,卻發現一直呈現在「讀取中」,是否很有可能會沒耐心、關掉網頁,改點入其他網站?

 

即便經 SEO 專家 Brian Dean 親自實測,證明網頁速度與排名無直接影響,但在考量使用者體驗下,網頁讀取速度仍然是操作 SEO 的重要環節

 

站外 SEO 優化 (Off-Site SEO)

 

站外 SEO 優化是指針對網站本身以外的項目做優化,大致上就是「建立連結」的意思,像是建立「反向連結」,或是透過社群平台分享連結,為網站帶來更多流量等。

 

反向連結建立

 

反向連結 (Backlinks) 是指「從別人的網頁連到自身網頁」、以自身網站為終點的連結。

 

Google官方已經證實,反向連結是影響排名的前兩大因素之一,且知名權威網站 Moz 認為反向連結是站外 SEO 的核心項目,可見若想提升網站排名,就必須要正視的反向連結的重要性。

 

為什麼反向連結如此重要?

 

第一,因為連結關係到「權重 (Authority) 的累積和傳遞」。

 

權重與網站的相關性、權威性,以及可信任程度有關。

 

簡單來說,就是網站提供的內容,在網路上海量的相關資訊中,有沒有份量,值不值得搜尋引擎推薦給使用者。

 

正因為權重可以透過連結傳遞,權重高的網站可以透過連結到權重低的網站,為低者「加分」,所以反向連結起點本身的權重,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也就是說,並不是任何連結都能帶來同樣的加分效果。

 

可以把透過反向連結傳遞權重,想像成投票給目標網站,或幫目標網站背書。

 

因為反向連結的存在,就像是在告訴 Google:我覺得這些目標網站(反向連結的終點)很不錯,我很願意推薦給我的網站使用者(所以才願意在自己文章中提到),你也可以考慮推薦給使用者!

 

第二,因為連結是搜尋引擎爬文的管道

 

Google的收錄資料系統,是爬文蜘蛛經由連結、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大爬文的範圍,所以才能一直找到新的網頁。

 

爬取到新網頁、收錄到資料庫後,使用者才能在搜尋引擎中搜到。

 

因此有了反向連結,也等於是讓爬文蜘蛛有更多機會從別的網頁,找到你的新網頁。

 

以上兩點明確說明了反向連結的重要性,但若想操作SEO,也必須知道反向連結是把「雙面刃」,使用不慎有可能會誤傷自己。

 

好的反向連結確實能為自身網站加分,但不相關的、或是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反向連結,卻很有可能被Google演算法懲罰,因此實務使用上應該更加謹慎。

 

社群平台分享

 

雖然 Google 官方一再強調社群媒體的迴響與排名無關,但社群平台分享卻能為網站帶來更多曝光和討論,某種程度上,也是間接為網站建立更多連結。

 

以下這則貼文就是很好的例子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shumai/permalink/774620553117874/

 

這則貼文雖然篇幅很長,在快速瀏覽社群網站時很容易被忽略,但是在擁有 1.5 萬位成員的臉書社團中,卻還是獲得不錯的按讚數,也被轉發數十次。

 

底下留言除了一面倒的稱讚、感謝分享以外,也有成員進一步提出相關疑問。

 

這代表即便社群平台分享的互動成效與排名不直接相關,卻仍是重要的指標,因為社群媒體的互動狀況,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內容品質,因為內容較佳的內容,容易引起良性的社群互動。

 

搜尋引擎行銷 SEM

 

根據歐美權威較廣泛的定義,SEM (Search Engine Marketing) 搜尋引擎行銷 = SEO 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) + PPC (Pay per Click)

 

SEO 搜尋引擎優化是指針對自家網站內容、架構進行調整,讓網站更符合演算法和使用者的喜愛,而被搜尋引擎排名到前端,進而吸引使用者、消費者目光,達到行銷目的。

 

PPC (Pay per Click) 按點擊收費廣告又稱為 SEA 搜尋引擎廣告,是指花錢讓自己的網頁出現在搜尋結果最前端,快速增加曝光度,費用依使用者點擊次數與所購買的關鍵字熱門程度而定。

 

兩者操作手法不太一樣,所需花費的時間、金錢也不同,但同樣都是在搜尋引擎上增加網站曝光度,以達到獲利的目的。

 

為什麼要使用搜尋引擎行銷SEM?

 

1. 快速見效、彈性極高

 

不同於 SEO 需要較長時間才看得到效果,PPC 只要金錢投注,馬上就可以讓網頁跑到搜尋結果的最上方。

且可以隨時更新廣告內容,彈性調整想要曝光的日期、時段等,尤其適合用在季節性產品、促銷活動等具有時效性,且能夠快速獲利的情況。
 

2. 搶佔版面、品牌防守

 

特定關鍵字競爭太激烈時,單靠 SEO 無法保證能成功擠進排名,付費廣告可以為產品快速搶下搜尋首頁的版面,不讓對手在熱門關鍵字上奪得先機。

 

此外,對手也可能藉由購買您的品牌相關關鍵字,藉此吸引您的客群,趁機瓜分市場,這時買下該關鍵字版面就成為十分必要的品牌防守手段。

 

搜尋引擎行銷好處

 

1. 直接觸及具有購買意圖的受眾,成交機率高

 

相較於亂槍打鳥式的電視廣告等,SEM 只將您的網頁曝光在搜尋相關關鍵字的使用者面前。

 

這群人通常對該關鍵字已經有想多加了解的意圖,這時您再將他想要的資訊或產品雙手奉上,比起隨機兜售,成交的機率大大提升。

 

2. 長期而言,成本較傳統行銷低且可控

 

因為 SEM 能精確瞄準已有購買意圖的使用者,相較於傳統行銷,投資報酬率相對高。

 

利用 PPC 和 SEO 不同的性質進行搭配,行銷預算使用上可以更有效率。

 

3. 方便測試市場水溫,隨時調整行銷方向

 

PPC 可以快速看見成效的特性,方便用來測試市場水溫和即時調整策略。

 

藉由不斷測試、修改、再測試,可以從中了解使用者想看些什麼,以及哪些東西具有商業價值。

 

SEM vs SEO 有什麼差別?該怎麼選?

 

SEM 比起 SEO 多了付費關鍵字廣告的部分,雖然可能多出一筆廣告花費,但可以更快看見行銷效果。

 

該選擇 SEM 還是 SEO 呢?你可以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:

 

1. 需不需要立即見效?

 

如前面提到的 SEO 和 PPC 各自的特性,SEO 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看見效果,如果想要快速得到行銷成果,還是需要 PPC 的參與才行。

 

2. 我有多少預算?

 

廣告投放基本上就是砸錢買曝光度,沒有足夠的預算也很難買得贏對手。

 

因此當預算非常有限時,SEO 是比較節省成本的行銷方式;手頭上還有餘力,再來考慮是否要買 PPC 廣告。

 

3. 我的網站目前是否已累積一定流量?

 

對於尚未有足夠流量的網站,要從零開始做 SEO 確實不是容易的事。

 

在行銷初期先用 PPC 拉高網站人氣,同時做好 SEO,會是相對有效率的做法。

 

4. 我的產品能不能有效獲利?

 

PPC 的成本和廣告被點擊的次數、關鍵字熱門程度有關,因此若網站沒辦法立即將使用者點擊轉換為獲利,或是獲利不足以支撐廣告費用,就不建議購買關鍵字廣告。

 

5. 我想要的關鍵字能不能買?

 

在 Google 搜尋引擎上,有些較具爭議性的關鍵字,例如:金融衍生商品、藥品療效、博弈相關等是不能購買廣告的,因此若想排上這些關鍵字,就只能靠 SEO 的方式。

 

以下情況可以考慮 SEO :

 

  • 不急著立即看見行銷效果

 

  • 預算相對有限

 

  • 網站已經有基本的流量

 

  • 產品獲利較少,或是無法馬上獲利

 

  • 想要的關鍵字無法購買

 

以下情況可以考慮 SEM :

 

  • 需要立即看到行銷效果

 

  • 預算相對寬裕

 

  • 網站不具備基本流量、新建立的網站

 

  • 產品可以快速獲利

 

  • 該關鍵字不在搜尋引擎廣告限制範圍內

 

搜尋引擎行銷鎖定更精準受眾的方式,比傳統行銷更有效率,而越來越多企業、網站意識到這一點,無不想競爭對自己有利的關鍵字。

 

藉由以上建議,根據自己的立足點、時間、預算等條件,選擇適合的操作方式。

 

如果條件允許,也不妨雙管齊下,會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
 

社群行銷

 

SEO大師Neil Patel將社群媒體行銷(Social media marketing)定義為:「根據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,量身打造符合各個社群生態的內容,以增進使用者的互動和分享。」

 

簡單來說,就是利用社群網絡連結彼此的特性,讓你想傳遞的內容、產品或服務,透過單個使用者的分享,去向外觸及到更多人。

 

除了按讚、追蹤或訂閱以外還不夠,重點是要靠使用者的互動,讓使用者分享給更多人。

 

所以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,必須把握以下重點:創造優質內容,且內容必須迎合各個社群生態

 

比如Instagram是以圖片、影片等影像為主體的社群網站,在Instagram發佈部落格長文就不會是最有效的做法。

 

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不應該只把社群網站視為宣傳平台,將同樣的內容,以相同的形式發佈在所有平台。

 

雖然此舉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增加曝光率,卻未必能與使用者產生良好互動、誘使使用者進一步分享等。

 

除了不同社群媒體應該搭配不同形式的內容以外,同樣的社群媒體在不同國家,也可能展現不同的社群生態。

 

在台灣,像是大家非常熟悉Instagram、Facebook等社群平台,都是聚集人潮、錢潮的地方,甚至成為台灣使用者取得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,使用者時不時就會刷新一下頁面。

 

因為使用率高、流量非常大,所以透過社群管道獲得的行銷成效往往也非常好。

 

此外,台灣社群有「愛跟風」的習性,正因為這種喜歡跟隨熱潮、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市場特性,一旦能跟上潮流,往往可以透過社群平台得到大量變現。

 

據說當紅KOL開臉書直播花15分鐘介紹一款商品,就可能瞬間帶來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得業績,但直播關了以後就很難有延續性。

 

所以不論是想提高曝光度、增進自身品牌與使用者的互動,或是想搭上熱潮賺一筆,社群媒體行銷在台灣都是相當重要、不可忽視的網路行銷手法之一。

 

以下這則貼文主題較生硬、文章篇幅也較長,乍看之下不像一般使用者普遍喜歡轉貼、分享的貼文,但依然在臉書獲得不錯的按讚數和分享數。

社群行銷與互動

 

因此只要是充實的好內容,在社群網站也可能會引發熱烈討論。

 

無論是表達贊同,或是發表不同意見,都是良好的使用者互動。

 

甚至藉由這些社群上的無私分享,沒有主動拉攬生意,就可以收到以下的主動洽詢:

 

以下這篇提供免費諮詢的發案貼文,也是透過社群網站上的曝光,獲得主動上門洽詢的商業機會:

 

PPC廣告投放

 

PPC 的全名是 Pay-per-click, 中文意思就是「點擊付費」,也就是廣告有多少次點擊,買廣告的商家就要付多少錢。

 

SEM 只是 PPC 領域的其中一塊,常見的其他形式包含:Facebook 廣告投放、Youtube 廣告投放等。

 

目前最熱門的 PPC 行銷管道,就是 Facebook 臉書和 Google Ads。

 

臉書廣告投放

 

高達 96% 的社群媒體行銷人認為,臉書是所有社群網站中,廣告效益最佳的社群平台,也就是廣告投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社群平台。

 

知名 SEO 專家 Neil Patel 認為有兩大原因,讓臉書之所以獲得社群媒體行銷人的高度重視:

 

一、臉書的使用者規模龐大;二、如果使用得當,臉書也能為小規模的公司帶來競爭優勢。

 

這些原因讓臉書行銷備受重視,也很容易在臉書上發現廣告的蹤跡。

 

事實上,在臉書上看到有「贊助」的貼文,都是廣告:

 

臉書廣告其實長得跟一般貼文很像,目的是為了不破壞使用者體驗,對於不喜歡廣告的使用者來說相對友善,不像Youtube影片中穿插的廣告,會不實打斷使用者觀看影片。

 

臉書使用者如果不喜歡廣告或對廣告內容沒有興趣,大可直接滑過,繼續向下瀏覽其他貼文。

 

但臉書廣告和一般貼文有一點很不同的是,因為廣告為付費性質,所以往往帶有很強的商業性質。

 

且通常會設有「購票」、「下載」、「立即註冊」等目的性強烈的按鍵或連結,讓使用者看到廣告以後會進一步點擊,做出為購買廣告的商家帶來利益的行動,也就是所謂的「轉換」。

 

將流量轉換為實質利益,並將使用者轉換為消費者,才能填補透過點擊所產生的廣告支出,並進一步創造利潤。

 

此外,有別於其他網路行銷手法,臉書廣告投放主要的優點是:可以自己篩選條件,選擇特定的受眾。

 

因為臉書本來就會從使用者的個人檔案蒐集年齡、現居城市、工作經歷、感情狀況、學歷等基本資料,也會根據使用者的瀏覽、點擊、按讚哪些紛絲專頁、加入哪些社團等活動紀錄,來了解使用者有興趣的主題,並為每個使用者歸類。

 

所以廣告主可以利用這些臉書既有的資訊,選擇自己的廣告要針對哪些受眾投放。

 

甚至也可以把自己蒐集好的Email或電話名單匯入到臉書後台,由系統根據這些名單找出對應的使用者,再根據使用者的喜好,量身訂做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。

 

例如:一家登山鞋品牌業者,就可以將廣告投放受眾設定為對戶外休閒活動有興趣的使用者,或20-50歲曾經按讚過自己粉絲專頁的使用者等。

 

Google Ads

 

Google Ads是指公司透過付費,讓自身的網站出現在使用者「搜尋特定關鍵字」時,Google的搜尋結果前幾名,也就是利用Google Ads廣告投放做搜尋引擎行銷(SEM)。

 

在所有PPC廣告投放當中,Google Ads是最熱門的平台,因為Google是現今市佔率最高的搜尋引擎

 

在台灣甚至佔下超過九成的搜尋引擎市場,這代表在 Google投放廣告、爭取曝光率,會是很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法之一。

 

Google Ads 如何運作呢?它是以「競標」的方式運作。

 

各家公司可以針對特定關鍵字排名各自出價,最後成交價格就取決於這些競爭者的出價。

 

基本上,廣告投放的成本(成交價)關乎到產業別、競爭程度、競爭者願意支付的價格等。

 

事實上,Google Ads的成本高低區間很廣,沒有一定的平均價格。

 

競爭程度越高,成本通常也就越高;競爭者所願意支付的價格越高,廣告投放費用可能也會更高。

 

舉例來說:高單價的顧問類型服務因為成交的利潤較高,業主很可能更願意支出更高的廣告投放金額,因此相對的廣告投放成本就越高。

 

相反的,如果是低單價的網拍商品,業主願意支付的廣告價格較低,關鍵字廣告的投放成本可能就比較低。

 

關鍵字廣告投放具有非常強大的功效,主要原因就是來自「搜尋者的意圖」。

 

簡單來說,搜尋引擎的使用者(搜尋者)是有目的性的在網路上搜尋。

 

這時候如果主動提供相關的廣告,將自家商品或服務呈現在這些潛在消費者眼前,是不是很有機會加深搜尋者對品牌的印象,甚至可能拿下這筆生意呢?

 

對比之下,臉書廣告投放就不具備相同的優勢。

 

大家在滑手機、瀏覽貼文的時候,其實並沒有特別想要看到商業廣告或其他目的,而是想要和朋友、家人互動,或是看看網路文章,接受資訊或紓壓等,因為臉書的本質是「社群」、「社交媒體」。

 

然而,搜尋引擎的本質是「查找資料」,使用者在使用搜尋引擎時,是試圖想要解決某個問題,並且會主動輸入關鍵字詞,去查找他們想得到的資訊。

 

以「冷凍水餃推薦」這個關鍵字為例:會上Google搜尋這個字的使用者,很可能是想要知道哪個品牌的冷凍水餃最好吃、各個冷凍水餃品牌的差別、或者想避免踩雷等。

 

所以使用者很可能想要看到的,就會是「購買冷凍水餃」的資訊,而且很可能看了相關資訊後就去購買了。

 

搜尋引擎的使用者藉由單一個關鍵字、單次的搜尋行為,就可能達到目的。

 

除此之外,Google Ads 的廣告還可以透過使用者在瀏覽器上網的歷史紀錄,「客製化」呈現對受眾最相關的廣告文案以及圖片。

 

相較之下,社群廣告可能要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出現在使用者瀏覽的頁面,讓大家在滑手機時一直重複看到、甚至被「洗腦」,才比較容易「推銷成功」。

 

再行銷

 

再行銷(Remarketing)是指把之前和自家公司或品牌互動過的使用者,「帶回來」的過程。

 

這些使用者可能瀏覽過自家網站,或是看過幾個商品的介紹頁面,但卻沒有下單購買,也就是還沒轉變為實際消費者的潛在消費者。

 

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經驗,在逛過網拍網站之後,再進到新聞網站、時尚論壇等其他網站,頁面周圍就很可能出現剛剛逛過的品牌活動資訊、甚至是商品圖片等,並且都有連結直接導向購買、結帳的頁面。

 

上述的經驗,就是「再行銷」的一部分。

 

透過「再行銷」的方式進一步「勸敗(buy)」,能大幅度的提升成交機率。

 

如果一次失敗,還能再行銷第二次、第三次,因為每一次都在加強使用者對於該品牌或產品的印象,提高成交的機率。

 

因為Google能記錄使用者的行為,所以Google Ads能產出相對應的客製化廣告,而不是亂槍打鳥般的輪播各種不相關的廣告,相對來說比較不會招致使用者的厭惡。

 

此外,Google Ads廣告陳列的網絡可以很廣泛,不只有在搜尋結果頁面,許多一般網站也允許Google根據主題及關鍵字,在網頁上方或側邊空白處陳列相關廣告。

 

以上幾項優點,讓Google Ads一直是PPC廣告投放界的霸主,也是Google的年收益主要來源

 

使用PPC的好處

 

  • 可以達成多樣化的營運目標:不管是想提高曝光率、銷售率,或是成為某領域的意見領袖,PPC都能提供一臂之力,通常會採用PPC的業主也是看上這點優勢。例如:若是想提高銷售率,PPC可以將流量導引到可以變現的產品或服務頁面,因此也可以說是將「網路使用者」轉變為「消費者」的中間橋樑。

 

  • 成效可以衡量和追蹤:PPC可以明確知道花費的廣告費用帶來多少流量、產生了何種效果。若是傳統廣告方式,比如雜誌上的廣告,便比較無法確認有多少消費者,是因為看了雜誌上的廣告才來消費的。

 

  • 可以快速加入市場:PPC相對容易操作,因為通常廣告平台上都是一條龍服務,從下廣告前的研究到投放廣告後的成效分析,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。而且PPC觸及的對象很廣泛,能快速將影響範圍跨大到更多族群。

 

  • 可以有掌控權:PPC可以隨時修改、調整,比如若看到廣告有發揮成效,想上調預算,或是發現成效不如預期,想要暫停廣告,都可以立刻下指令。

 

  • 可以搭配其他行銷手法使用:比如PPC可以搭配SEO使用,也就是上述介紹的SEM。因為兩者的受眾都是搜尋引擎的使用者,同時使用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。

 

  • 有多個目標對象群可以選擇:業主可以選擇針對一個或多個目標對象群投放廣告,再視成效做調整,最終能找到最適合的目標對象群,達到最大化廣告效益的目的。也因為有許多目標對象群可以選擇,廣告可以觸及到更多本來不是客群的目標對象群。

 

  • 可以獲得相關行銷數據:在操作PPC獲得的數據本身也有價值,比如Google Ads上內建的關鍵字規劃工具能看出關鍵字的搜尋量和競爭程度,這些數據就可以用在操作SEO的前置作業──關鍵字研究。

 

聯盟行銷

 

聯盟行銷(Affiliate Marketing)是指品牌與他人聯盟,來行銷自身品牌。

 

合作對象通常是有一定知名度的KOL,或能帶來一定流量的網站或社群媒體,像是Youtuber、部落客等。

 

基本上就是透過點擊推薦連結,將流量導引到品牌主的商品銷售頁面。消費者若確實由推薦連結下單後,推薦主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利益分配。

 

例如,知名Youtuber The KellyYang現已累積超過65萬訂閱者,她偶爾會在自己的影片資訊欄位安插聯盟行銷的商品導購連結,如影片提供的第一個飛利浦氣炸鍋連結:

 

  1. 氣炸鍋 Philips https://amzn.to/31H3Rtp

 

點進去就會連結到美國知名網購平台Amazon的商品頁面,且可以從該網址中的這段tag看出是由誰導購的:

 

https://www.amazon.com/gp/product/B06Y39KPZ4/ref=as_li_ss_tl?ie=UTF8&psc=1&linkCode=sl1&tag=youtube09899-20&linkId=f766648e53e81f442f7c56496163a1bb&language=en_US

 

Amazon也就可以由此追蹤聯盟行銷的成效。

 

JKL也有經營一個業餘的香水部落格,同樣也是利用聯盟行銷的方式變現。光是透過聯盟行銷帶來的被動收入,也能達到月收入90美金。

 

聯盟行銷對於品牌主來說,是提高品牌曝光率和拓展客群的好方式;對於推薦主來說,則可以是一筆額外的收入。

 

所以聯盟行銷前期的規劃和作業如果做得夠好,基本上每個月只要維持好網站營運,也能有機會獲得非常高的被動收入。

 

一旦網站和內容建置好,使用者可能會進到網站瀏覽,有興趣的使用者自然也可能會點擊導購連結,進一步消費。

 

還有一個聯盟行銷的成功實例:每月擁有超過50萬讀者的知名部落客Adam Enfroy,在2019年9月公佈了他自己的收入報告,其中光是透過部落格聯盟行銷,當月就賺了18,133美金

 

怎麼做聯盟行銷?

 

知道聯盟行銷可能可以帶來龐大收入之後,接下來可以透過以下四大步驟,進一步了解該怎麼做聯盟行銷:

 

一、找到自己的利基點

 

Find your nichehttps://www.adamenfroy.com/affiliate-marketing

 

所謂利基點(Niche),就是指利益的出發點,除了是一切發展起始的「基」礎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能獲「利」

 

如果是要透過自媒體做聯盟行銷,最重要的是要預想,個人媒體上要提供什麼領域、什麼主題的內容,而這個內容主軸就是所謂利基點。

 

找立基點需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、市場趨勢研究分析等,了解市場是否有發展性,以及競爭程度適不適合自己進場等,最好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。

 

一般來說,可以從個人興趣或專長出發,比如若對美食有興趣,可以去研究料理鍋具、食譜等的市場競爭程度及發展潛力等。

 

二、要設立自己的內容平台(部落格、官網、Youtuber 頻道)

 

聯盟行銷需要具備的是流量,因此必須要先架設官網、部落格、開設Youtube頻道等,要先有一個平台才能開始累績流量。

 

三、產出好內容

 

Create quality and engaging contenthttps://www.adamenfroy.com/affiliate-marketing

 

正如同經營所有內容平台的關鍵,就是必須產出對使用者而言有價值的好內容。

 

唯有好內容才能不斷吸引使用者造訪。

 

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不僅是在充實自己的內容平台、提升在搜尋引擎的排名,也是建立使用者的信任,並成為某一領域權威的不二法門。

 

有了好內容、建立起使用者的信任和權威之後,接下來能思考的就是如何鼓勵、引導使用者做出能帶來實質效益的行動了,例如透過推薦連結下單購買產品。

 

四、設立自己的聯盟行銷網址

 

平台和內容都建置好後,如何找到可以聯盟行銷的合作品牌呢?

 

可以在聯盟行銷媒合平台上註冊成為推廣者/聯盟會員,就能獲得專屬的推薦連結。

 

以下幾個為台灣市場較大型的通路或媒合平台:

 

聯盟網:https://www.affiliates.one/zh-tw/

 

通路王:https://www.ichannels.com.tw/

 

亞馬遜聯盟行銷:https://affiliate-program.amazon.com/

 

Email 行銷

 

Email行銷是透過收集用戶的Email地址,建立銷售對象清單(List building),並且寄送電子郵件給潛在消費者的行銷手法。

 

基本上,Email行銷與演算法不直接相關,所以可以避開所有演算法的規則,包括搜尋引擎Google或是其他社群網站的演算法等,直接透過Email與受眾接觸。

 

除此之外,Email行銷還能帶來以下幾項重要的好處

 

  • 可以觸及非常廣泛的受眾:只要取得Email,任何時間、地點的任何人,都可以是受眾。

 

  • 可以有較高的互動率(開信、閱讀、點擊等):取得Email就是買賣雙方互動的第一步,也因為查看、刪除Email都很容易,Email比起其他行銷管道,往往都能有較高的互動率。

 

  • 可以細分出多群不同特性的受眾:可以透過之前的互動率、消費狀況、問卷調查等為受眾分類,再投其所好,提供相對應的資訊。

 

簡單來說,Email 是現代網路族群會頻繁查看的訊息來源,除了溝通、洽公、取代傳統紙本書信往來以外,現今也有不少人會透過訂閱「電子報、折扣訊息」等方式,接收各種和自己興趣或喜好相關的內容。

 

也正因為Email是相當容易被取消訂閱、刪除、隱藏的內容媒介,所以大部分人的接受度都算高。

 

比如點開一期電子報後如果發現不喜歡,可以馬上退訂、刪除或直接忽略不管等。

 

因此相較於其他的行銷管道,Email往往有更好的互動率,像是點開信件、閱讀內容,甚至進一步完成交易,達到行銷的最終目的──轉換。

 

若能取得越多潛在客戶的Email地址,就可以透過Email定期寄發帶有商業價值的行銷文宣,並且促使潛在客戶實際下單購買商品,進而獲利。

 

因此,Email行銷的第一步:取得目標受眾的Email名單,也就是所謂的“List Building”,就變成相當重要的首要任務。

 

如何建立Email名單?

 

建立 Email 名單的最佳利器 —— 客戶名單吸引器 Lead Magnet

 

Lead Magnet是一種透過提供優質、能夠帶給受眾價值的內容,來吸引潛在客戶「主動」填單、提供資料的方式,它可以是提供電子書、教學文章、制式工具、優惠券等的免費資源/素材下載。

 

換句話說,就是給使用者一些好處,來交換他們的Email。

 

舉例來說:SEO權威網站Backlinko的官方網站有提供免費的SEO攻略大全,但前提是下載之前要先填寫自己的Email地址,完成送出之後才能從Email收到SEO攻略的閱讀連結。

 

由於電子報取消訂閱相對簡單,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太介意填上自己的Email資料,反正就算不喜歡,也可以在看完免費資源後就退訂,而喜歡內容的人,自然也有可能持續追蹤、閱讀後續的行銷Email。

 

常見的 Email 名單建立策略還有以下幾項:

 

設計良好的到達/著陸頁(Landing Page)

 

到達/著陸頁通常是專門為行銷、廣告連結,而精心設計的頁面。

 

雖然只是一頁且通常設計簡單簡潔、只提供一些必要資訊,但它的重點在於呼籲這些點擊進來的使用者,進一步做出行動,像是註冊成為會員、訂閱電子報、甚至是購買商品等。

 

提供有趣的小測驗

 

有趣的小測驗可以很容易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,甚至可以靠使用者的主動轉貼、分享,在社群平台贏得更多注意力。

 

常見的操作手法有:要求使用者提供Email,才能得知測驗結果。

 

也有交換其他「答案/結果」的方式,例如:JKL美國代購網站是用服務報價來交換客戶的Email。

 

JKL要求客戶詢價時必須透過Email 溝通,所以對代購服務有興趣的人,必須寄發Email來詢問報價,JKL也因此有機會收集這些Email名單,作為後續可能的行銷用途。

網路行銷是最便宜的行銷方式之一,不需要印製實體廣告傳單或是砸大錢買電視廣告,而且不受限於地點,只要有網路就能操作。

 

網路行銷也悄悄改變了市場的組成,因為不管何種規模的商業模式都適合使用網路行銷,強者可以更強,弱者則有鹹魚翻身的機會。

 

市場不再由大規模企業獨占鰲頭,小規模經營者也可能透過網路行銷創出一片天。

 

但,網路行銷究竟是什麼?

 

網路行銷的定義

 

網路行銷,廣義來說是指在網路上推廣品牌、產品及服務等,利用內容行銷 (Content Marketing)、廣告投放、聯盟行銷、電子報行銷等操作手法,來吸引流量或增加產品和服務銷售量的行銷方式。

 

在過去,銷售行為通常是由賣家主動招攬生意,用各式各樣的推銷手法去告訴消費者自家產品有多好,進一步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買。

 

但在資訊發達且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,上述老王賣瓜的推銷行為已經很難吸引消費者了,消費者反而會覺得惱人,甚至會擔心廣告不實。

 

在現代,為了要買到CP值(性價比)高的產品,大部分的消費者在購物之前,尤其是針對高單價的商品,多半都會先查詢商品的評價、挑選指南、各產品優劣勢分析等,充分了解相關資訊之後才會下手。

 

而這些參考資訊來源,往往就是內容行銷所指的「內容」。

 

所以,網路行銷發展至今,已有不少人將「網路行銷」和「內容行銷」劃上等號,將網路行銷重心放在打造「好內容」。

 

不同於以往常見那些生硬而直接的推銷手法,內容行銷主動提供價值給消費者,透過提供免費且有價值的相關內容,來解決消費者的疑問或作為消費時的決策參考。

 

內容行銷看似與行銷或直接銷售商品無關,但無形之中已經在建立自身品牌的信任感,並且可以觸及更廣泛的受眾,而不單單只接觸到傳統推銷行為看準的特定對象群。

 

這樣的手法正是內容行銷的優點,也因為成效影響的時間點涵蓋現在以及未來,而成為網路行銷的重心。

 

內容行銷 vs 傳統行銷

 

不拿路上發的傳單?遇到直銷上前來推銷會馬上拒絕?在Youtube看影片不等廣告播完,一直想點選「略過廣告」?

 

相信以上的狀況大家都不陌生吧,代表傳統的行銷手法消費者已經漸漸不買帳了。

 

像是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、安裝阻擋廣告程式的使用者越來越多:光是2016年一年,阻擋廣告程式使用率就成長了30%,使用數也於當年底達到6億。

 

既然傳統的推銷手段已不管用,行銷手法必須因應這些現象做出改變,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。

 

傳統的「推銷」或稱「推播式行銷」(Outbound Marketing),與現今流行的「拉銷」或稱「集客式行銷」(Inbound Marketing),差異點在於消費者的角色。

 

前者的消費者多是被動接受產品的資訊推銷,後者則是在了解相關資訊後,自己主動洽詢產品。

 

傳統的推銷方式就像是派遣推銷員挨家挨戶敲門按鈴,單方面將銷售資訊硬推給消費者,基本上除了產品資訊以外,消費者基本上不會獲得其他附加價值;

 

而內容行銷,則是業者先主動提供免費且有幫助的資訊,並且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之後,吸引受眾主動洽詢,並進一步成為消費者。

 

由於是業者先提供價值給消費者,而且是消費者主動詢問的。兩者間的互動是雙向且互惠的,所以銷售成交率自然就比較高。

 

對業者來說,內容行銷能減少執行傳統推銷時會有的壓力,像是擔心自己提供的銷售資訊不被受眾接受等。

 

另外,內容行銷相對於傳統行銷,也是較溫和的行銷方式,且較貼近現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和習慣,所以「內容行銷」變得越來越重要,也成為行銷領域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環。

 

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已有超過90%的組織採用內容行銷手法,且花費比傳統行銷手法少了62%,但在同樣的成本下,成效卻是傳統行銷手法的三倍。

 

再實際看看美國代購網站JKL,因為內容行銷吸引B2B客戶(公司)主動洽詢的實際案例:

 

JKL代購,公司主動洽詢採購事宜的案例

 

JKL代購在官網提供了代購美國商品的州稅、關稅、EZ WAY操作教學等非直接銷售商品或服務的文章,雖然乍看之下和推銷代購業務沒有直接相關,無法在短期內看出立即的效益。

 

但中長期來看,這些文章都有在無形中慢慢吸引網路上無數潛在客戶的功效,甚至吸引到公司級客戶主動來信詢問,最終成為消費者。

 

因此,內容行銷的成效或許沒有傳統行銷來的直接和快速,卻已經被視為最佳的品牌行銷手法

 

網路行銷與內容行銷的型態

 

常見的網路行銷/內容行銷的手法有:

 

  • 搜尋引擎優化
  • 搜尋引擎行銷
  • 社群行銷
  • 廣告投放
  • 聯盟行銷
  • 電子報行銷

 

搜尋引擎優化 SEO

 

搜尋引擎優化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, SEO),是一種可以提升網頁在搜尋結果頁面排名的網路行銷手法

 

操作SEO的目的,就是要透過提高網頁的搜尋結果排名,獲得更多的「自然流量」,所謂的「自然流量」就是在不付費買廣告的情況下,透過搜尋引擎自然獲得的流量。

 

網站流量增加,代表有越多人造訪該網站,也就越有可能吸引到潛在客群。

 

如果這些潛在客群確實有花錢消費而成為顧客,流量就能轉換為實質收益(變現),也就說SEO有賺錢變現的效果。

 

另外,SEO也有助於更精確找到目標客群

 

目標客群又稱為「受眾」,設定受眾是制定行銷策略時很重要的一環,一般來說,受眾設定越精準,行銷策略所產生的效果就會越好。

 

所以一旦網頁排上搜尋結果中一定的位置,這些流量慢慢累積,長遠來看也可以很驚人。

 

操作SEO可以說是「先苦後甘」,一開始先努力將網頁排上搜尋結果第一頁,之後放著不動也能帶來收入(被動收入),因此很適合作為網路行銷的中長期規劃。

 

如何操作SEO?

 

操作SEO的前置作業是要做「關鍵字研究與分析」,接下來則依操作的項目是否在網站本身,分為「站內SEO」和「站外SEO」兩大部分。

 

關鍵字研究與分析

 

 

搜尋引擎的原理,是利用使用者輸入的搜尋字詞,在資料庫中尋找對應的資料。

 

所謂的「搜尋字詞」,就是操作SEO要鎖定的關鍵字

 

做關鍵字研究與分析,有助於找到提升網頁排名的著力點。

 

能事先預設使用者輸入哪些字詞後,搜尋引擎能在資料庫中找到你的網站,並且會將你的網站排在搜尋結果第一頁。

 

因此,關鍵字研究可說是操作SEO的第一步,選好目標才能事半功倍;方向對了,SEO才會有明顯成效。

 

選擇目標關鍵字時,必須考慮關鍵字的搜尋量、確認搜尋意圖,以及了解競爭程度。

 

搜尋量能看出該關鍵字是否有一定的熱門度,如果有,才能帶來流量,也才有操作SEO的意義。

 

確認關鍵字的搜尋意圖,能先確保使用者的目的和自身網站內容是否相關,要有相關,才值得做為目標關鍵字。

 

了解競爭程度則有助於評估「該關鍵字是否值得操作SEO」,選擇競爭程度太高的關鍵字,費盡心思操作也很有可能排不上第一頁,或是即使排上了,很可能一下又被其他競爭者擠掉排名。

 

而且,也必須將關鍵字的話題延續性納入考量。

 

建議選擇細水長流型的關鍵字,而非追隨時事熱潮,挑選只會紅一陣子的關鍵字,否則很可能好不容易排上第一頁以後,熱潮也已經過了,根本無法持續帶來流量。

 

另外,選擇目標關鍵字的時候,也可以優先考慮「長尾關鍵字」。

 

長尾關鍵字是源自於統計學中的「長尾」(Long Tail)概念,與關鍵字的長度沒有直接關係,所以長尾關鍵字未必代表關鍵字字數比較多。

 

長尾關鍵字是關鍵字中較冷門的一群,也因為單個關鍵字的搜尋量不高,很容易被忽略。

 

事實上,多個長尾關鍵字累積出來的搜尋量,是可能超越熱門關鍵字的。

 

而且長尾關鍵字的搜尋意圖相較之下也比較明確,反而可以更精確鎖定目標客群。

 

在有一定的搜尋量情況下,長尾關鍵字有受眾明確、競爭程度相對低的特性。

 

因此長尾關鍵字對於剛入門的SEO新手來說,是比較容易操作的。

 

站內SEO優化 (On-Site SEO)

 

相對於站外SEO,站內SEO指的是針對網站本身的項目做優化,包括網頁內容以及告訴瀏覽器應該如何呈現網頁,重要的優化項目有以下幾點:

 

標題優化

 

標題是繼內容本身以後,第二重要的站內SEO項目,因為標題是影響點閱率的重要關鍵。

 

好的標題必須要一目瞭然,而且最好要提及關鍵字。

 

描述優化

 

 

雖然Google官方表示Meta Description不直接影響排名,但因為Meta Description能幫助搜尋引擎及使用者更了解網頁內容,比如使用者在看到搜尋結果頁面時,光看文字敘述就可以判別網頁是不是自己要的內容,很可能會影響到點閱率。

 

段落標題優化

 

使用H2, H3, H4等段落標題標籤明確區分標題層級──大標題、中標題、小標題等,能幫助使用者閱讀及理解內容,並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段落,是能提升使用者體驗的SEO優化項目之一。

 

圖片優化

 

在文章中適當加入圖片,比起滿滿都是字的長篇文章,更吸引使用者繼續閱讀下去,圖片也能作為閱讀過程中的視覺休息點,整體上有助於提升使用者體驗。

 

但在實務使用上,必須留意檔案大小是否會影響到網頁加載速度,也必須為圖片加入適當檔名、標題、文字描述等,以幫助搜尋引擎了解圖片內容

 

改善網頁速度

 

網頁速度最直接影響到的是使用者的體驗。試想使用者點入網頁,卻發現一直呈現在「讀取中」,是否很有可能會沒耐心、關掉網頁,改點入其他網站?

 

即便經SEO專家 Brian Dean親自實測,證明網頁速度與排名無直接影響,但在考量使用者體驗下,網頁讀取速度仍然是操作 SEO 的重要環節

 

站外SEO優化 (Off-Site SEO)

 

站外SEO優化是指針對網站本身以外的項目做優化,大致上就是「建立連結」的意思,像是建立「反向連結」,或是透過社群平台分享連結,為網站帶來更多流量等。

 

反向連結建立

 

反向連結(Backlinks)是指「從別人的網頁連到自身網頁」、以自身網站為終點的連結。

 

Google官方已經證實,反向連結是影響排名的前兩大因素之一,且知名權威網站moz認為反向連結是站外SEO的核心項目,可見若想提升網站排名,就必須要正視的反向連結的重要性。

 

為什麼反向連結如此重要?

 

第一,因為連結關係到「權重(Authority)的累積和傳遞」。

 

權重與網站的相關性、權威性,以及可信任程度有關。

 

簡單來說,就是網站提供的內容,在網路上海量的相關資訊中,有沒有份量,值不值得搜尋引擎推薦給使用者。

 

正因為權重可以透過連結傳遞,權重高的網站可以透過連結到權重低的網站,為低者「加分」,所以反向連結起點本身的權重,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也就是說,並不是任何連結都能帶來同樣的加分效果。

 

可以把透過反向連結傳遞權重,想像成投票給目標網站,或幫目標網站背書。

 

因為反向連結的存在,就像是在告訴Google:我覺得這些目標網站(反向連結的終點)很不錯,我很願意推薦給我的網站使用者(所以才願意在自己文章中提到),你也可以考慮推薦給使用者!

 

第二,因為連結是搜尋引擎爬文的管道

 

Google的收錄資料系統,是爬文蜘蛛經由連結、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大爬文的範圍,所以才能一直找到新的網頁。

 

爬取到新網頁、收錄到資料庫後,使用者才能在搜尋引擎中搜到。

 

因此有了反向連結,也等於是讓爬文蜘蛛有更多機會從別的網頁,找到你的新網頁。

 

以上兩點明確說明了反向連結的重要性,但若想操作SEO,也必須知道反向連結是把「雙面刃」,使用不慎有可能會誤傷自己。

 

好的反向連結確實能為自身網站加分,但不相關的、或是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反向連結,卻很有可能被Google演算法懲罰,因此實務使用上應該更加謹慎。

 

社群平台分享

 

雖然Google官方一再強調社群媒體的迴響與排名無關,但社群平台分享卻能為網站帶來更多曝光和討論,某種程度上,也是間接為網站建立更多連結。

 

以下這則貼文就是很好的例子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shumai/permalink/774620553117874/

 

這則貼文雖然篇幅很長,在快速瀏覽社群網站時很容易被忽略,但是在擁有1.5萬位成員的臉書社團中,卻還是獲得不錯的按讚數,也被轉發數十次。

 

底下留言除了一面倒的稱讚、感謝分享以外,也有成員進一步提出相關疑問。

 

這代表即便社群平台分享的互動成效與排名不直接相關,卻仍是重要的指標,因為社群媒體的互動狀況,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內容品質,因為內容較佳的內容,容易引起良性的社群互動。

 

搜尋引擎行銷 SEM

 

搜尋引擎行銷(Search Engine Marketing, SEM),可以說是SEO的付費版。

 

搜尋引擎行銷普遍被認為,是由搜尋引擎優化 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, SEO)和點擊付費制廣告(Pay-Per-Click, PPC) 兩個項目所組成。

 

既然有免費的SEO可以選擇,為什麼還有人會選擇付費版呢?

 

因為SEO的缺點,是很難立即看見成效。

 

要做SEO,首先要先創造出好內容,而且在等待Google慢慢提升網站排名的過程中,還要持續繼續優化內容,才能漸漸看見成效。

 

根據Ahref統計數據顯示:排上搜尋結果第一頁,平均約需要2年。

 

SEO是慢慢讓排名上升,適合作為中長期的行銷規劃,但SEM不一樣,除了操作SEO以外,SEM還包含了付費買廣告,直接買下搜尋結果排名很前面的位置。

 

例如以下標有「廣告」網站,都是直接花錢買Google Ads關鍵字廣告,才能出現在搜尋結果最上方區域。

 

 

SEM廣告費用,通常是根據使用者點擊廣告的次數而定,因此被稱為點擊式付費廣告(Pay Per Click, PPC),而單次點擊的費用則取決於關鍵字的競爭度。

 

因此關鍵字競爭激烈時,廣告費用有可能很高,會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

 

所以最適合SEM的使用方式,是將點擊/流量導引到可以變現的商品或服務,且建議最好是可以「立即」變現的項目,才能快速填補廣告費用支出。

 

總結來說,SEM的優點是成效較為快速,而缺點就是費用可能很可觀。

 

不過若是預算足夠的情況下,將SEM和SEO搭配使用,也是常見的行銷策略。

 

搜尋引擎行銷好處

 

上述提過,搜尋引擎行銷簡單來說,就是搜尋引擎優化(SEO)+點擊式付費廣告(PPC廣告)。

 

因此採用搜尋引擎行銷手法,除了可以得到SEO帶來的自然搜尋流量,還有以下幾點使用PPC廣告的好處

 

社群行銷

 

SEO大師Neil Patel將社群媒體行銷(Social media marketing)定義為:「根據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,量身打造符合各個社群生態的內容,以增進使用者的互動和分享。」

 

簡單來說,就是利用社群網絡連結彼此的特性,讓你想傳遞的內容、產品或服務,透過單個使用者的分享,去向外觸及到更多人。

 

除了按讚、追蹤或訂閱以外還不夠,重點是要靠使用者的互動,讓使用者分享給更多人。

 

所以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,必須把握以下重點:創造優質內容,且內容必須迎合各個社群生態

 

比如Instagram是以圖片、影片等影像為主體的社群網站,在Instagram發佈部落格長文就不會是最有效的做法。

 

成功的社群媒體行銷不應該只把社群網站視為宣傳平台,將同樣的內容,以相同的形式發佈在所有平台。

 

雖然此舉某種程度上還是可以增加曝光率,卻未必能與使用者產生良好互動、誘使使用者進一步分享等。

 

除了不同社群媒體應該搭配不同形式的內容以外,同樣的社群媒體在不同國家,也可能展現不同的社群生態。

 

在台灣,像是大家非常熟悉Instagram、Facebook等社群平台,都是聚集人潮、錢潮的地方,甚至成為台灣使用者取得資訊的重要管道之一,使用者時不時就會刷新一下頁面。

 

因為使用率高、流量非常大,所以透過社群管道獲得的行銷成效往往也非常好。

 

此外,台灣社群有「愛跟風」的習性,像是創意甜點「髒髒包」就曾在社群平台上吹起一陣旋風。

 

正因為這種喜歡跟隨熱潮、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市場特性,一旦能跟上潮流,往往可以透過社群平台得到大量變現。

 

據說當紅KOL開臉書直播花15分鐘介紹一款商品,就可能瞬間帶來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得業績,但直播關了以後就很難有延續性。

 

所以不論是想提高曝光度、增進自身品牌與使用者的互動,或是想搭上熱潮賺一筆,社群媒體行銷在台灣都是相當重要、不可忽視的網路行銷手法之一。

 

以下這則貼文主題較生硬、文章篇幅也較長,乍看之下不像一般使用者普遍喜歡轉貼、分享的貼文,但依然在臉書獲得不錯的按讚數和分享數。

 

社群行銷與互動

 

因此只要是充實的好內容,在社群網站也可能會引發熱烈討論。

 

無論是表達贊同,或是發表不同意見,都是良好的使用者互動。

 

甚至藉由這些社群上的無私分享,沒有主動拉攬生意,就可以收到以下的主動洽詢:

 

以下這篇提供免費諮詢的發案貼文,也是透過社群網站上的曝光,獲得主動上門洽詢的商業機會:

 

 

PPC廣告投放

 

PPC的全名是Pay-per-click, 中文意思就是「點擊付費」,也就是廣告有多少次點擊,買廣告的商家就要付多少錢。

 

SEM 只是 PPC 領域的其中一塊,常見的其他形式包含:Facebook 廣告投放、Youtube 廣告投放等。

 

目前最熱門的 PPC 行銷管道,就是Facebook 臉書和Google Ads。

 

臉書廣告投放

 

高達96%的社群媒體行銷人認為,臉書是所有社群網站中,廣告效益最佳的社群平台,也就是廣告投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社群平台。

 

知名SEO大師Neil Patel認為有兩大原因,讓臉書之所以獲得社群媒體行銷人的高度重視:一,是臉書的使用者規模龐大;二,是如果使用得當,臉書也能為小規模的公司帶來競爭優勢。

 

這些原因讓臉書行銷備受重視,也很容易在臉書上發現廣告的蹤跡。

 

事實上,在臉書上看到有「贊助」的貼文,都是廣告:

 

 

臉書廣告其實長得跟一般貼文很像,目的是為了不破壞使用者體驗,對於不喜歡廣告的使用者來說相對友善,不像Youtube影片中穿插的廣告,會不實打斷使用者觀看影片。

 

臉書使用者如果不喜歡廣告或對廣告內容沒有興趣,大可直接滑過,繼續向下瀏覽其他貼文。

 

但臉書廣告和一般貼文有一點很不同的是,因為廣告為付費性質,所以往往帶有很強的商業性質,且通常會設有「購票」、「下載」、「立即註冊」等目的性強烈的按鍵或連結,讓使用者看到廣告以後會進一步點擊,做出為購買廣告的商家帶來利益的行動,也就是所謂的「轉換」。

 

將流量轉換為實質利益,並將使用者轉換為消費者,才能填補透過點擊所產生的廣告支出,並進一步創造利潤。

 

此外,有別於其他網路行銷手法,臉書廣告投放主要的優點是:可以自己篩選條件,選擇特定的受眾。

 

因為臉書本來就會從使用者的個人檔案蒐集年齡、現居城市、工作經歷、感情狀況、學歷等基本資料,也會根據使用者的瀏覽、點擊、按讚哪些紛絲專頁、加入哪些社團等活動紀錄,來了解使用者有興趣的主題,並為每個使用者歸類。

 

所以廣告主可以利用這些臉書既有的資訊,選擇自己的廣告要針對哪些受眾投放。

 

甚至也可以把自己蒐集好的Email或電話名單匯入到臉書後台,由系統根據這些名單找出對應的使用者,再根據使用者的喜好,量身訂做做更精準的廣告投放。

 

例如:一家登山鞋品牌業者,就可以將廣告投放受眾設定為對戶外休閒活動有興趣的使用者,或20-50歲曾經按讚過自己粉絲專頁的使用者等。

 

Google Ads

 

 

Google Ads是指公司透過付費,讓自身的網站出現在使用者「搜尋特定關鍵字」時,Google的搜尋結果前幾名,也就是利用Google Ads廣告投放做搜尋引擎行銷(SEM)。

 

在所有PPC廣告投放當中,Google Ads是最熱門的平台,因為Google是現今市佔率最高的搜尋引擎,在台灣甚至佔下超過九成的搜尋引擎市場,這代表在 Google投放廣告、爭取曝光率,會是很有效的網路行銷手法之一。

 

Google Ads 如何運作呢?它是以「競標」的方式運作。

 

各家公司可以針對特定關鍵字排名各自出價,最後成交價格就取決於這些競爭者的出價。

 

基本上,廣告投放的成本(成交價)關乎到產業別、競爭程度、競爭者願意支付的價格等。

 

事實上,Google Ads的成本高低區間很廣,沒有一定的平均價格。

 

競爭程度越高,成本通常也就越高;競爭者所願意支付的價格越高,廣告投放費用可能也會更高。

 

舉例來說:高單價的顧問類型服務因為成交的利潤較高,業主很可能更願意支出更高的廣告投放金額,因此相對的廣告投放成本就越高。

 

相反的,如果是低單價的網拍商品,業主願意支付的廣告價格較低,關鍵字廣告的投放成本可能就比較低。

 

關鍵字廣告投放具有非常強大的功效,主要原因就是來自「搜尋者的意圖」。

 

簡單來說,搜尋引擎的使用者(搜尋者)是有目的性的在網路上搜尋,這時候如果主動提供相關的廣告,將自家商品或服務呈現在這些潛在消費者眼前,是不是很有機會加深搜尋者對品牌的印象,甚至可能拿下這筆生意呢?

 

對比之下,臉書廣告投放就不具備相同的優勢。

 

大家在滑手機、瀏覽貼文的時候,其實並沒有特別想要看到商業廣告或其他目的,而是想要和朋友、家人互動,或是看看網路文章,接受資訊或紓壓等,因為臉書的本質是「社群」、「社交媒體」。

 

然而,搜尋引擎的本質是「查找資料」,使用者在使用搜尋引擎時,是試圖想要解決某個問題,並且會主動輸入關鍵字詞,去查找他們想得到的資訊。

 

以「冷凍水餃推薦」這個關鍵字為例:會上Google搜尋這個字的使用者,很可能是想要知道哪個品牌的冷凍水餃最好吃、各個冷凍水餃品牌的差別、或者想避免踩雷等。

 

所以使用者很可能想要看到的,就會是「購買冷凍水餃」的資訊,而且很可能看了相關資訊後就去購買了。

 

搜尋引擎的使用者藉由單一個關鍵字、單次的搜尋行為,就可能達到目的。

 

除此之外,Google Ads 的廣告還可以透過使用者在瀏覽器上網的歷史紀錄,「客製化」呈現對受眾最相關的廣告文案以及圖片。

 

相較之下,社群廣告可能要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出現在使用者瀏覽的頁面,讓大家在滑手機時一直重複看到、甚至被「洗腦」,才比較容易「推銷成功」。

 

再行銷

 

再行銷(Remarketing)是指把之前和自家公司或品牌互動過的使用者,「帶回來」的過程。

 

這些使用者可能瀏覽過自家網站,或是看過幾個商品的介紹頁面,但卻沒有下單購買,也就是還沒轉變為實際消費者的潛在消費者。
 

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經驗,在逛過網拍網站之後,再進到新聞網站、時尚論壇等其他網站,頁面周圍就很可能出現剛剛逛過的品牌活動資訊、甚至是商品圖片等,並且都有連結直接導向購買、結帳的頁面。

 

上述的經驗,就是「再行銷」的一部分。

 

透過「再行銷」的方式進一步「勸敗(buy)」,能大幅度的提升成交機率。

 

如果一次失敗,還能再行銷第二次、第三次,因為每一次都在加強使用者對於該品牌或產品的印象,提高成交的機率。

 

因為Google能記錄使用者的行為,所以Google Ads能產出相對應的客製化廣告,而不是亂槍打鳥般的輪播各種不相關的廣告,相對來說比較不會招致使用者的厭惡。

 

此外,Google Ads廣告陳列的網絡可以很廣泛,不只有在搜尋結果頁面,許多一般網站也允許Google根據主題及關鍵字,在網頁上方或側邊空白處陳列相關廣告。

 

以上幾項優點,讓Google Ads一直是PPC廣告投放界的霸主,也是Google的年收益主要來源

 

使用PPC的好處

 

  • 可以達成多樣化的營運目標:不管是想提高曝光率、銷售率,或是成為某領域的意見領袖,PPC都能提供一臂之力,通常會採用PPC的業主也是看上這點優勢。例如:若是想提高銷售率,PPC可以將流量導引到可以變現的產品或服務頁面,因此也可以說是將「網路使用者」轉變為「消費者」的中間橋樑。
  • 成效可以衡量和追蹤:PPC可以明確知道花費的廣告費用帶來多少流量、產生了何種效果。若是傳統廣告方式,比如雜誌上的廣告,便比較無法確認有多少消費者,是因為看了雜誌上的廣告才來消費的。
  • 可以快速加入市場:PPC相對容易操作,因為通常廣告平台上都是一條龍服務,從下廣告前的研究到投放廣告後的成效分析,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。而且PPC觸及的對象很廣泛,能快速將影響範圍跨大到更多族群。
  • 可以有掌控權:PPC可以隨時修改、調整,比如若看到廣告有發揮成效,想上調預算,或是發現成效不如預期,想要暫停廣告,都可以立刻下指令。
  • 可以搭配其他行銷手法使用:比如PPC可以搭配SEO使用,也就是上述介紹的SEM。因為兩者的受眾都是搜尋引擎的使用者,同時使用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。
  • 有多個目標對象群可以選擇:業主可以選擇針對一個或多個目標對象群投放廣告,再視成效做調整,最終能找到最適合的目標對象群,達到最大化廣告效益的目的。也因為有許多目標對象群可以選擇,廣告可以觸及到更多本來不是客群的目標對象群。
  • 可以獲得相關行銷數據:在操作PPC獲得的數據本身也有價值,比如Google Ads上內建的關鍵字規劃工具能看出關鍵字的搜尋量和競爭程度,這些數據就可以用在操作SEO的前置作業──關鍵字研究。

 

聯盟行銷

 

聯盟行銷(Affiliate Marketing)是指品牌與他人聯盟,來行銷自身品牌。

 

合作對象通常是有一定知名度的KOL,或能帶來一定流量的網站或社群媒體,像是Youtuber、部落客等。

 

基本上就是透過點擊推薦連結,將流量導引到品牌主的商品銷售頁面。消費者若確實由推薦連結下單後,推薦主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利益分配。

 

例如,知名Youtuber The KellyYang現已累積超過65萬訂閱者,她偶爾會在自己的影片資訊欄位安插聯盟行銷的商品導購連結,如影片提供的第一個飛利浦氣炸鍋連結:

 

  1. 氣炸鍋 Philips https://amzn.to/31H3Rtp

 

點進去就會連結到美國知名網購平台Amazon的商品頁面,且可以從該網址中的這段tag看出是由誰導購的:

 

https://www.amazon.com/gp/product/B06Y39KPZ4/ref=as_li_ss_tl?ie=UTF8&psc=1&linkCode=sl1&tag=youtube09899-20&linkId=f766648e53e81f442f7c56496163a1bb&language=en_US

 

Amazon也就可以由此追蹤聯盟行銷的成效。

 

JKL也有經營一個業餘的香水部落格,同樣也是利用聯盟行銷的方式變現。光是透過聯盟行銷帶來的被動收入,也能達到月收入90美金。

 

聯盟行銷對於品牌主來說,是提高品牌曝光率和拓展客群的好方式;對於推薦主來說,則可以是一筆額外的收入。

 

所以聯盟行銷前期的規劃和作業如果做得夠好,基本上每個月只要維持好網站營運,也能有機會獲得非常高的被動收入。

 

一旦網站和內容建置好,使用者可能會進到網站瀏覽,有興趣的使用者自然也可能會點擊導購連結,進一步消費。

 

還有一個聯盟行銷的成功實例:每月擁有超過50萬讀者的知名部落客Adam Enfroy,在2019年9月公佈了他自己的收入報告,其中光是透過部落格聯盟行銷,當月就賺了18,133美金

 

怎麼做聯盟行銷?

 

知道聯盟行銷可能可以帶來龐大收入之後,接下來可以透過以下四大步驟,進一步了解該怎麼做聯盟行銷:

 

一、找到自己的利基點

 

Find your nichehttps://www.adamenfroy.com/affiliate-marketing

 

所謂利基點(Niche),就是指利益的出發點,除了是一切發展起始的「基」礎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能獲「利」

 

如果是要透過自媒體做聯盟行銷,最重要的是要預想,個人媒體上要提供什麼領域、什麼主題的內容,而這個內容主軸就是所謂利基點。

 

找立基點需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、市場趨勢研究分析等,了解市場是否有發展性,以及競爭程度適不適合自己進場等,最好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。

 

一般來說,可以從個人興趣或專長出發,比如若對美食有興趣,可以去研究料理鍋具、食譜等的市場競爭程度及發展潛力等。

 

二、要設立自己的內容平台(部落格、官網、Youtuber 頻道)

 

聯盟行銷需要具備的是流量,因此必須要先架設官網、部落格、開設Youtube頻道等,要先有一個平台才能開始累績流量。

 

三、產出好內容

 

Create quality and engaging contenthttps://www.adamenfroy.com/affiliate-marketing

 

正如同經營所有內容平台的關鍵,就是必須產出對使用者而言有價值的好內容。

 

唯有好內容才能不斷吸引使用者造訪。

 

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不僅是在充實自己的內容平台、提升在搜尋引擎的排名,也是建立使用者的信任,並成為某一領域權威的不二法門。

 

有了好內容、建立起使用者的信任和權威之後,接下來能思考的就是如何鼓勵、引導使用者做出能帶來實質效益的行動了,例如透過推薦連結下單購買產品。

 

四、設立自己的聯盟行銷網址

 

平台和內容都建置好後,如何找到可以聯盟行銷的合作品牌呢?

 

可以在聯盟行銷媒合平台上註冊成為推廣者/聯盟會員,就能獲得專屬的推薦連結。

 

以下幾個為台灣市場較大型的通路或媒合平台:

 

聯盟網:https://www.affiliates.one/zh-tw/
通路王:https://www.ichannels.com.tw/
亞馬遜聯盟行銷:https://affiliate-program.amazon.com/

 

Email 行銷

 

Email行銷是透過收集用戶的Email地址,建立銷售對象清單(List building),並且寄送電子郵件給潛在消費者的行銷手法。

 

基本上,Email行銷與演算法不直接相關,所以可以避開所有演算法的規則,包括搜尋引擎Google或是其他社群網站的演算法等,直接透過Email與受眾接觸。

 

除此之外,Email行銷還能帶來以下幾項重要的好處

 

  • 可以觸及非常廣泛的受眾:只要取得Email,任何時間、地點的任何人,都可以是受眾。
  • 可以有較高的互動率(開信、閱讀、點擊等):取得Email就是買賣雙方互動的第一步,也因為查看、刪除Email都很容易,Email比起其他行銷管道,往往都能有較高的互動率。
  • 可以細分出多群不同特性的受眾:可以透過之前的互動率、消費狀況、問卷調查等為受眾分類,再投其所好,提供相對應的資訊。

 

簡單來說,Email 是現代網路族群會頻繁查看的訊息來源,除了溝通、洽公、取代傳統紙本書信往來以外,現今也有不少人會透過訂閱「電子報、折扣訊息」等方式,接收各種和自己興趣或喜好相關的內容。

 

也正因為Email是相當容易被取消訂閱、刪除、隱藏的內容媒介,所以大部分人的接受度都算高。

 

比如點開一期電子報後如果發現不喜歡,可以馬上退訂、刪除或直接忽略不管等。

 

因此相較於其他的行銷管道,Email往往有更好的互動率,像是點開信件、閱讀內容,甚至進一步完成交易,達到行銷的最終目的──轉換。

 

若能取得越多潛在客戶的Email地址,就可以透過Email定期寄發帶有商業價值的行銷文宣,並且促使潛在客戶實際下單購買商品,進而獲利。

 

因此,Email行銷的第一步:取得目標受眾的Email名單,也就是所謂的“List Building”,就變成相當重要的首要任務。

 

如何建立Email名單?

 

建立 Email 名單的最佳利器 —— 客戶名單吸引器 Lead Magnet

 

Lead Magnet是一種透過提供優質、能夠帶給受眾價值的內容,來吸引潛在客戶「主動」填單、提供資料的方式,它可以是提供電子書、教學文章、制式工具、優惠券等的免費資源/素材下載。

 

換句話說,就是給使用者一些好處,來交換他們的Email。

 

舉例來說:SEO權威網站Backlinko的官方網站有提供免費的SEO攻略大全,但前提是下載之前要先填寫自己的Email地址,完成送出之後才能從Email收到SEO攻略的閱讀連結。

 

 

由於電子報取消訂閱相對簡單,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太介意填上自己的Email資料,反正就算不喜歡,也可以在看完免費資源後就退訂,而喜歡內容的人,自然也有可能持續追蹤、閱讀後續的行銷Email。

 

常見的 Email 名單建立策略還有以下幾項:

 

設計良好的到達/著陸頁(Landing Page)

 

到達/著陸頁通常是專門為行銷、廣告連結,而精心設計的頁面。

 

雖然只是一頁且通常設計簡單簡潔、只提供一些必要資訊,但它的重點在於呼籲這些點擊進來的使用者,進一步做出行動,像是註冊成為會員、訂閱電子報、甚至是購買商品等。

 

提供有趣的小測驗

 

有趣的小測驗可以很容易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,甚至可以靠使用者的主動轉貼、分享,在社群平台贏得更多注意力。

 

常見的操作手法有:要求使用者提供Email,才能得知測驗結果。

 

也有交換其他「答案/結果」的方式,例如:JKL美國代購網站是用服務報價來交換客戶的Email。

 

JKL要求客戶詢價時必須透過Email 溝通,所以對代購服務有興趣的人,必須寄發Email來詢問報價,JKL也因此有機會收集這些Email名單,作為後續可能的行銷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