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引擎的英文是Search Engine,是一種幫助搜尋者查資料的系統,搜尋者在搜尋引擎欄位鍵入「關鍵字」,即可搜尋到資料。
要上網找資料時,很多人第一個先想到的總是 Google,那麼搜尋影片最有名的平台就是 Youtube 了,而如果在美國上網買東西,亞馬遜 Amazon 往往就是第一首選。
Google、Youtube、Amazon 這些都是非常知名的搜尋引擎 (Search Engine),另外也有消息指出,Apple 很可能會自行開發搜尋引擎。
不過在主流 SEO 行銷領域當中,討論搜尋引擎時幾乎都只會關心 Google,因為它是目前市佔率最大、也是最重要的搜尋引擎。
台灣搜尋引擎市佔率 (2020/07)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statista.com/
以台灣的搜尋引擎市佔率來看,Bing、Yahoo 等搜尋引擎因為加總起來也連 Google 的十分之一都不到,所以很少被提及;
至於 Amazon、Youtube 因為有各自獨立的商業生態,所以 SEO 也是各自分開討論,而且會特別強調是「Youtube SEO」、「Amazon SEO」等,不會併在一般的 SEO 主題討論。
以下簡單介紹世界七大受歡迎搜尋引擎:
要了解搜尋引擎優化,就要先了解它的核心:搜尋引擎。了解搜尋引擎如何運作之後才能有方向、有計畫的執行優化,也才能知道「優化」的目的是什麼,而不只是盲目的執行 SEO。
搜尋引擎運作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部分:
Google 會使用網路爬蟲 (Crawler),或稱爬文蜘蛛 (Spider)在網際網路上爬文、收集資料。
爬文蜘蛛會透過網頁和網頁之間的連結探索新的網頁,並且不斷重複使用同樣手法進一步擴張和抓取更多資料,並經過整理分類、最後在搜尋結果中呈現給使用者,這讓 Google 成為巨大網際網路世界裡最好的資料查詢導航。
不過爬文也是會耗費運算資源的,所以搜尋引擎會限制爬文額度 (Crawl Budget)。
一般來說,Google 會優先從高權威性的網頁開始爬文,並且會頻繁的回訪、探查這些高權重的網頁是否更新,所以大型的新聞媒體發文時,它們的文章常常都會排在搜尋結果的最前面就是這個原因。
Google 也優先探索擁有比較多連結的網頁,因為爬文蜘蛛就是透過網頁和網頁之間的連結來查找最新的內容。
當新文章發佈或網頁更新的時候,Google 就是透過爬文來認識內容,並且為它安排適當的排名位置。
因此想辦法讓自己的網頁可以頻繁的被 Google 爬文也是 SEO 們的主要目標。
因為爬文額度 (Crawl Budget) 的限制,全新開張的網站、沒有足夠連結的網頁、或是很久不更新的文章就要等待比較久才能夠被 Google 的爬文蜘蛛找到。
這也是為什麼全新網頁、沒有人連結的網頁總是要等好久才能看到明顯 SEO 成效的原因:
因為 Google 還沒有爬文,自然就沒辦法認識、收錄網頁內容,網頁也就很難顯示在 Google 的搜尋結果頁面了。
爬文蜘蛛把抓取到的資料傳回 Google 伺服器後,Google 會進一步建立「搜尋索引」(Search Index),將資料收錄進 Google 的資料庫裡進行管理、分類。
要注意的是,有經過收錄的內容,才能在 Google 上被找到。
根據 Google 官方回覆,網頁被收錄的速度與新網頁本身的狀況有關,沒有一定的標準時程,但時間通常會落在四天到四週之間,有時候還可能更長。
官方回覆也列舉了一些影響網頁收錄速度的因素,像是:
搜尋欄位當中輸入:「關鍵字 site:www.自己的網址.com」就可以確認自己的網頁是不是已被 Google 收錄了。
如果自己的網頁有顯示在搜尋結果中,那就表示 Google 已經成功爬文,並將網頁收錄在搜尋引擎資料庫當中了。
也可以使用 Google Console Search 中的 the URL Inspection tool,查詢自家網站的網頁收錄情形。
網頁沒被 Google 收錄怎麼辦?要自己向 Google 提出申請,要求 Google 收錄(索引)網站。
手動提出申請的方式有兩種:使用上述介紹的 GSC 裡的 the URL Inspection Tool(網址審查)提出請求或是提交 Sitemap。
在 GSC 裡的 the URL Inspection Tool(網址審查)欄位中輸入網址,如果審查結果顯示「網址不在 Google 服務中」,可以按右下角「要求建立索引」,一鍵完成提交收錄請求。
另一個提交收錄請求的方法:提交 Sitemap。
除了在 GSC 網址審查提出請求以外,還可以透過提交 Sitemap 的方式傳達請求訊息給 Google。
Sitemap 是個檔案,就像地圖一樣能告訴 Google 你的網站網頁彼此間的關係,以及其他補充資訊,讓 Google 更了解你的網站,Google 便能因此更明確知道如何收錄你的網站。
Google官方表示,網站規模龐大、網站所含網頁多於 500 頁的話,可能需要使用 Sitemap;
或是網頁各自獨立、彼此間沒有連結時,也可能需要使用 Sitemap 告訴 Google 彼此的關係;
又或者像是新聞網站一樣常有新網頁或需要頻繁更新內容,也可能會需要使用 Sitemap 來告知 Google 網頁更新的時間。
相反的,如果網站規模小、網站所含網頁少於500頁,或是網站架構完整、內部連結完善,爬文蜘蛛能輕易透過連結,從首頁爬取至所有重要網頁,可能就不需要使用 Sitemap。
當 Google 完成爬文、收錄之後,就會開始試著將網頁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的適當位置。而使用者搜尋關鍵字詞的時候,Google 會從龐大搜尋資料庫中提供使用者最具價值的資訊。
為了避免 SEO 或其他使用者使用作弊的方式操縱排名、把不適合或品質低劣的網頁排在不洽當的位置,Google 使用非常複雜的演算法,並考慮網頁更新時間、關鍵字出現頻率、網站權重 … … 等眾多難以操縱的各項因素一起決定排名。
最終目的就是要提供最有價值的搜尋結果給使用者。
要多久才能將文章排上搜尋結果第一頁呢?套句Google官方常說的話:“ It depends.” (看情況)
影響因素太多了,包括網站本身原有的權威強度、關鍵字的競爭程度等,都可能會影響文章的排名表現。
根據 SEO 權威網站 Ahrefs 的統計分析資料,搜尋結果第一頁上的文章,大部分都花了 2-6 個月才排上第一頁。
但也有文章發佈後沒幾天就排上第一名的極端案例,真的是像 Google 官方所說的,要「看情況」。
如果實際查看搜尋結果頁面上文章的「年齡」(文章發佈多久),可以發現第一頁半數以上多充斥著 3 歲以上的文章,1 歲以內的「年輕」文章約只佔 22%,可見排名平均需要一定的時間。
而且 Ahrefs 統計數據也顯示,一年約只有 5.7% 的新發佈網頁能排上搜尋結果第一頁,近乎 95% 的新網頁都沒辦法排上第一頁,又一再顯示 SEO 的重要性。
如果不做 SEO,文章要在茫茫資訊海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不大。也就是說,不是文章寫好放了幾年,就能自然而然排上第一頁。
會影響搜尋引擎排名結果的因素究竟是什麼?
Google搜尋演算法有詳盡規定會影響關鍵字排名的因素。
根據 Backlinko 整理的清單,會影響關鍵字排名的因素有 200 項之多。不過根據 Google 官方說法,可以簡單分成以下五個類別:
當使用者鍵入關鍵字,搜尋引擎會先分析關鍵字所蘊含的意義。
Google 利用其演算法「理解」這個詞的意思後,再決定要在網路這個大千世界裡,抓出哪些與此字詞有所相關的資料。
Google 官方表示,即便同一個詞有多種可能的意義, Google也能用其同義字系統判讀出最適合的結果,這也是 RankBrain 演算法的核心內容。
不過事實上,脫離 Google 演算法原生的英文市場,來到台灣的繁體中文市場,Google 針對同義字判讀出的搜尋結果似乎就不是那麼精準了。
例如:想知道「代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」,使用者可能會用「代購是什麼」和「代購的意思」這兩個不一樣的關鍵字搜尋答案。
但實際用這兩個關鍵字搜尋,得到的搜尋結果無論是在內容和數量都不盡相同,像是前三名中就只有一個網站同時出現在兩個關鍵字的搜尋結果。
那麼, Google 如何判斷,哪些資料是與關鍵字有所相關呢?最基本的是網站裡有包含關鍵字,例如在標題或內文裡有出現該字詞。
搜尋引擎將分析關鍵字出現在網頁上的頻率及位置,藉以判斷相關程度。
不過,雖然關鍵字出現與否及出現頻率很重要,但這並不是搜尋引擎將網站納入相關資料群的唯一原因。
還有另一項同樣舉足輕重的因素:內容相關程度。搜尋引擎分析關鍵字之餘,也會判讀網站內容的意涵是否與該字詞實質相關。
例如,當搜尋「狗」時,狗的品種起源、狗的行為指南或狗狗旅館、狗狗美容等內容意義上與「狗」有關的網站會出現在搜尋結果;一個只是寫滿一堆「狗狗狗」的文字、沒有為使用者提供實際資訊的網頁則不會被列入排名中。
從上述搜尋「狗」的例子可以發現, Google 判讀網站內容的核心指標在於這個網頁對搜尋者來說是否實用、是否幫助搜尋者獲得有用的資訊。
因此,除了意涵必須與關鍵字有所關聯外,內容更新時間、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等亦是評判的標準之一。
此外,網站內容的可信度與權威性也是一大重點。
如果其他經營相關主題的知名網站,有連到此網頁的連結,就像是為這個網頁「背書」一般,Google 將判定此網頁確實擁有可靠且優質的實用內容。
例如:聯合新聞網的運動專欄轉發 JKL 的按摩槍文章,而且有加入刊載原文的網頁網址,就是認定這篇文章的內容優質,肯為其背書的意思。
對 Google 而言,判別一個網站的實用性,除了關鍵字出現頻率、內容相關性與品質外,亦會考量對所有使用者來說、由此網站取得資訊的容易度與方便性。
例如,網頁是否支援不同的瀏覽器、網頁是否在所有瀏覽裝置(桌機、筆電、手機、平板等)都可以順利觀看、載入速度是否太慢等。
為了確保搜尋引擎找出的資訊對使用者來說是最有幫助的,在呈現搜尋結果時, Google 將優先顯示搜尋者所在地相關的內容。
Google Console Search (GSC) 就像是搜尋引擎的後台,可以透過GSC查看網站被收錄的狀況,也能從Google的數據一覽網站的表現。
網站被收錄的狀況方面,如前面已介紹的,能確認搜尋引擎找不找得到網站、哪些網頁有被收錄;若沒被收錄,也能知道可能原因以及修正方式,或手動提出收錄請求。
網站的表現方面,可以得到網站在特定時間範圍內的總點擊次數、曝光次數、平均點擊率、平均排名等數據,藉此了解流量的變化趨勢。
除此之外,也可以進一步分析點擊來源,看使用者是透過搜尋哪些關鍵字連到網站、使用者的國家/地區來源,以及他們是使用何種裝置──行動裝置/桌機/平板來執行搜尋等。
美國權威 SEO 網站 Backlinko 指出,排名從第二頁(第十名以後)開始,自然點閱率會大幅下降。
也就是說排在 Google 搜尋結果第二頁的網站,能吸引到的流量非常之少。
因此如果想要提升網站流量,勢必就要提升該網站在搜尋結果頁面的排名。
SEM 是「Search Engine Marketing」的縮寫,中文是「搜尋引擎行銷」,普遍認為 SEM 由以下兩個項目所組成:
SEO 是「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」的縮寫,中文是「搜尋引擎優化」,SEO 是可以直接提升自然搜尋排名結果的一種網路行銷方式。
上述提到的 SEM 中的關鍵字廣告 PPC,其實並不會影響自然搜尋結果,而且 Google 官方已明確表示不會影響 SEO 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