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點選進入床墊購買頁:德國 Emma Original 床墊
本文章是由 JKL 編輯團隊親自長時間睡眠使用、以及諮詢品牌商整理資訊撰寫而成,產品來源亦包含商家提供,讓本團隊做親自測試、評比用途;評測僅針對本張樣品,每人感受與取得產品可能有所不同。如針對文章內容有意見反應,或者商務聯繫,請洽 JKL.Jemmy:jemmy@shopjkl.com *利益揭露:若您使用本文章所附的折扣碼、或者點選文章夾帶連結進行結帳,JKL 團隊可能因此取得分潤,但這完全不會影響團隊的編輯獨立性。(最近更新:03/19/2024;總編輯:Jemmy)
更多床墊選購指南:2024 十大熱門床墊品牌推薦一覽表
我覺得德國 Emma 床墊的軟硬度等級差不多是 6 分左右(假如 1 分最硬、10 分最軟),屬於中間偏軟,但也是大多數睡眠者較會習慣的程度。
雖然 Emma 床墊不算硬,但它的支撐性卻很強。
這張床整體睡起來的感受是:能躺進床墊,然後又被彈回的感覺。
Emma 床墊的舒適層共有 3 層,最表層十分柔軟,可以很好的緩衝重量;而中間的記憶眠層很貼合身形,支撐層則提供背部、腰部和臀部良好的撐托,因此睡起來感覺身體大部分的壓力都被釋放了。
整體而言,德國 Emma 算是一張紮實、睡感優秀的「捲包床」。
捲包床其實是歐美很熱門的一種床墊款式,英文稱為 Mattress in a Box,也就是「裝在盒子裡的床墊」。
捲包床在運輸之前,床墊會經過「捲起包裝」的過程,它會先被機器壓縮、外層再用塑膠包裹真空密封,可以大量減少運輸時佔用的空間。
被壓扁的捲包床會需要一點時間膨脹,拆封之後大約要等 15 分鐘以上才能用。
捲包床浪潮被認為是由美國竄紅的權威品牌 Casper 興起,並在世界各地也漸漸流行起來,而德國 Emma 床墊就是主打捲包床的歐美品牌。
在台灣,IKEA 則被認為是最早開始使用捲包床的商家。
德國 Emma 生產線上的床墊正在被機器壓縮,準備捲筒
已捲好的床墊被裝入箱中存放
根據我們的貿易數據調查,國際運費就佔了進口床墊售價比例的至少 20%。
如果床墊本身的材料成本比較低,那麼國際運費的佔比就更高了,超過 50% 也不是不可能。
所以,床墊的體積如果縮得越小,可以節省的成本就越可觀。
因此,能夠巨幅縮小材積的「捲包床」,除了大幅節省運輸時的運費,也大大節省了倉儲的費用。
在運費及倉儲的雙料降幅之下,不但多出利潤,也讓床墊品牌更有空間能提供其他的附加服務,包含產品研發、售後服務,像是:Casper 的專業行銷團隊成功打造權威品牌、德國 Emma 的 100 天試睡 ...... 等等。
捲包床為了方便將體床墊積壓縮,在物理上的取捨便是需犧牲「邊緣加固」。
所謂的「邊緣加固」最主要目的就是「抵抗垂直下壓」的力量。
少了側邊加固,床墊的邊緣就會很不穩。正常睡覺的時候不會有感覺,但是如果坐在床沿、或是滾到床邊,就會有種「快要掉下床」的感覺。
這也是我們一開始試睡 Emma 床墊的第一印象。
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,一般床墊常見的圍邊加固工法之一,就是在四周貼上硬料泡棉,藉此增加向上撐力。
但這就跟捲包床「壓縮到底」的物理性質互相衝突。
【品牌專訪】針對產品問題,JKL 團隊也特別追問到了官方說法供讀者參考:
"Emma Original" 是 100% 歐洲設計原裝進口的,由於歐洲人沒有久坐在床墊上的習慣與需求,所以這款床墊沒有加入四周加固的設計,床墊本身的結構對平躺的睡姿具有很好的支撐,但對於喜歡坐在床墊邊緣的消費者來說,Emma Original 可能會有這部分的不足。
側邊加固的工法:在床的四周貼合上硬料泡棉;圖片來源:悅夢床墊
工藝比較厲害的捲包床,頂多可以將獨立筒彈簧一起壓扁捲起,但側邊支撐還是極難兼顧。
像「眠豆腐」床墊就是同時具備獨立筒彈簧、又是壓縮過的捲包床,但許多購買者也認為它側邊睡起來塌陷感比較重,這跟我們的試睡經驗也很相符。
而我們坐臥在德國 Emma 床墊邊緣的時候,也有容易塌陷的感覺。
捲包床經過壓縮後,雖然節省體積、便於搬運,但終究不能降低重量,因此搬運時仍須負擔相同的重量。
而且捲包床展開之後很難復原,所以這時候就和一般床墊沒兩樣了。
考量到這點,Emma 的床墊在側邊貼心加上了「把手」設計,我們在搬運、移動的時候就方便不少。
Emma 官網建議,床墊如果搭配合適的床架使用,更能呈現高度支撐力和舒壓效果(床墊與床架間的縫隙不建議大於 3 公分)。
我們實測後發現:搭配尺寸剛好的床架使用,意外的可以解決側邊支撐不足的問題:上下床時支撐效果其實還滿好的。
重點是「有圍邊而且尺寸剛好」的床架,讓 Emma 床墊在置入時有「塞進框架」的感覺,這樣睡起來周邊的支撐力可以強化不少。
我們研判這原理可能是:床墊的軟泡綿結構被床架的框架限制範圍,所以承受體重之後「側邊溢出」的空間就轉成向上垂直的支撐力量。
Emma 床墊的泡棉設計總共有三層:
柔軟的第一層是 3.8 公分的 Airgocell 記憶棉,算是很好的緩衝並承載睡眠者的重量;中間層是 5 公分的 VISCO 彈性記憶棉,更進一步的幫助睡眠者釋放壓力;最底下則是 20 公分的「高密度支撐棉」,提供良好的彈性支撐。
因此 Emma 床墊睡起來相當 Q 彈、軟硬適中,針對後腰部有良好的支撐與睡感,身體其他凹陷處也都有獲得足夠支撐。
此外,肩膀、手肘等常用的壓力點也不會有過深的沉入,比如撐在床上使用 3C 設備、或者肩膀骨頭較突出的側睡者,就算睡在 Emma 床墊上還是可以體驗到扎實的回彈感。
Emma 床墊的泡綿結構堆疊層次
得益於三層特殊高品質泡棉組成的舒適層,頂層 Airgocell 記憶棉很好地緩衝並承載體重,及第二、三層棉層有加強吸收波動的效果,Emma 床墊在抗振動干擾表現得非常好。
我們就算半夜起身、大力回躺,枕邊人也幾乎無法感覺到這些動作造成的波動。
由於 Emma 床墊內部都是泡綿結構組成,沒有任何金屬彈簧作為支撐,所以也就沒有金屬互相摩擦的吱吱作響聲。
因此整張床在使用上,不論是:上下床、翻身、滾動產生的噪音都會比一般的彈簧床墊來得更小,幾乎可以說是靜音了。
Emma 床墊正反兩面都可以躺,硬度各有不同,變成同一張床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睡感體驗。
這也和高成本的獨立筒彈簧床「雙面可睡」的優點相同。
由於德國 Emma 普遍的評價是「Q 彈不偏硬」,如果喜歡更硬的床,那還可以將床墊翻面,選擇較硬的高密度支撐棉作為接觸面。
看似很划算的設計,但我們認為翻面睡的功能並不實際。
主要是我們調查過周遭朋友:很少有人會為了延長床墊的壽命而定期轉動床、頭尾對調,就更不用說還要把床墊翻過來了。
而且肌肉對床墊多少會有記憶,所以睡習慣了之後又換面,難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。
且品牌也說明:主要設計還是躺在正面、並不特別建議另面睡。
所以這樣的設計是否存在實用性,我們就持很大的保留態度,由讀者自行判斷。
以下分別是我們親自使用 30 晚所整理得出的德國 Emma 床墊優缺點:
經過 30 天的使用,我們判定 Emma 床墊「回軟」的狀況不明顯,和新品、以及沒有睡過的位置感受幾乎一樣。
整體而言,德國 Emma Original 床墊確實是一張非常好睡、彈性良好的床墊。
當然了,一個產品有優勢也會有缺點。
受限於「捲包床」的物理結構,德國 Emma 在沒有合適床架的情況下,側邊支撐度明顯有塌陷感。
此外習慣硬床、體重較重的人也可能認為這款床墊太軟。
雖然更加「回軟」的情況不明顯,但是睡更長的天數、或由體重更重的人試睡會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軟現象,就有待更進一步的測試了。
Emma 床墊歐洲研發實驗室所使用的滾輪
【JKL 獨家揭秘】
Emma 床墊認為:到 100 公斤以上的睡眠者可能才會感到有支撐問題,因為床墊本體在實驗室用來測試的滾輪,本身就超過 120 公斤。而 JKL 團隊也取得了品牌所提供的測試儀器照片作為依據。
*本 Emma 床墊 30 天評測的睡眠者身材為 165 公分、體重約 62 公斤
美國席夢思銀標床墊
我們除了實測德國 Emma 床墊,對於美國銀標席夢思也有很長天數的睡眠經驗,以下是我們的比較心得:
對於在意身體凹陷(後腰)與壓力處(肩膀、臀部)的「回彈性」的睡眠者,席夢思銀標在腰部支撐上睡感更加堅實。
躺定之後可以感覺舒適層在身體凹陷處的強烈存在感,讓人聯想到完全符合身體曲線的硬床。
即使如此,用拳頭壓下的時候上層還是軟的、支撐層也是由獨立筒彈簧所組成,所以彈性依然很好。
如果追求強力支撐、且偏好硬床的睡眠者,比起 Emma 床墊,席夢思銀標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席夢思銀標抗干擾效果也非常好,但它的支撐層是「獨立筒金屬彈簧」,在起身或下壓時還是會有細小的聲響,這在深夜睡眠時就會聽得比較清楚。
而 Emma 床墊結構不存在任何金屬成份,因此就算是摩擦聲都幾乎靜音,再加上特製的三層泡棉,讓它有更出色的抗振動干擾。
因此在整體的抗干擾性上,我們這票投給了 Emma 床墊。
兩者在價格上相比,德國 Emma 比較低廉:
德國 Emma 床墊 vs 美國席夢思銀標比較表:
德國 Emma 床墊 | 美國席夢思銀標 | |
支撐性 | 中上 | 上 |
抗干擾性 | 極佳 | 佳 |
參考價格 | $12,990 – $29,210 | $27,500 – $71,500 |
想窩 The Cave 是台灣新興的獨立筒床墊品牌,它在睡感上很堅實,和 Q 彈扎實的 Emma 床墊很不一樣:
德國 Emma 的床套可拆下,床墊內部材質一覽無遺,展現品牌的信心和透明。並且可單獨購買床墊保護套,所以可不需額外加購床包、易拆卸清洗。
至於想窩 The Cave 床墊就是一體成型,沒辦法看到內部或者拆開外層。
但大部分消費者實際使用床墊時幾乎都會另外加上床包,因此床套可拆可洗這點是否加分,就交給讀者自行判斷。
Emma 床墊和想窩 The Cave 這兩張床最大的不同在於:
想窩側邊有特別加固的設計,可睡面積非常大。實測時,我們刻意坐臥睡在邊框上也和床體差不多感受。
Emma 因為是捲包床,為了壓縮只能犧牲了側邊加固。
想窩 The Cave 是主打獨立筒支撐層的床墊;儘管 Emma 床墊的睡感已是相當 Q 彈、軟硬適中,但因為內部設計上沒有彈簧,支撐效果自然比不上想窩。
若是要買獨立筒床墊的睡眠者,Emma 就不會是首選。
德國 Emma 床墊和想窩 The Cave 同時都標榜使用特殊的涼感材料:
Emma 的表層為涼感泡綿,而想窩則是使用太空科技 Outlast 布料作為散熱。
在我們實測之下,兩者的涼感沒有太明顯的區別,都不算太聚熱,也沒有讓人感到特別涼爽。
想窩的床墊有「可折式設計」,也就是它可以從中間 90 度彎折,方便在狹小的樓梯間等處搬運。但 Emma 床墊是可以壓縮的捲包床,所以當然比獨立筒結構的想窩床墊來得更好搬運。
Emma 和 The Cave 兩張床墊的價位在同一區間,Emma 床墊的原價比想窩 The Cave 都高約一千元。
德國 Emma 床墊 vs 想窩 The Cave 床墊比較表:
德國 Emma 床墊 | 想窩 The Cave 床墊 | |
床套可拆 | 可拆 | 不可拆 |
側邊加固 | 無 | 有 |
支撐性 | 優(無獨立筒) | 佳(獨立筒、且側邊加固) |
涼感表層 | 涼感泡棉層 | Outlast 涼感布料 |
搬運性 | 方便,捲包床大幅壓縮體積 | 笨重,但可從中間彎折 |
參考價格 | $12,990 – $29,210 | $11,880 – $27,880 |
想窩 The Cave 獨立筒床墊,就算刻意坐臥在最邊緣也和躺在床墊中間無異
儘管 Emma 床墊睡感相當 Q 彈、軟硬適中,並且特殊的三層高品質泡棉可以很好的抗震動干擾,但若有下列特質的睡眠者,建議入手前要三思:
公開的評價心得普遍認為,體重較重(約 75~80 公斤以上)的人會較不適應;
此外,習慣趴睡且體重較重的人,腹部及腰部也較難獲得足夠的支撐。
而習慣以肩、肘單點壓床,體重偏重的話可能也會感到床墊有明顯的下陷。
從我們研究公開的評測心得,許多夫妻就說:體重較輕的太太滿喜歡 Emma 的感覺,但體重比較重的先生就覺得床墊太軟了。
為了解決消費者對於「這張床墊到底適不適合我?」的疑問,Emma 床墊有提供 100 天免費試睡計畫:
如果猶豫、無法下定決心,那麼你可以先訂購床墊直接在家試躺一百天,要是覺得不滿意,100 天以內 Emma 會免費到府收回床墊、並將床墊費用全額退款。
因為德國 Emma 床墊在台灣還是很新的品牌,網路上尚缺乏較多公開且有共識性的評價。
因此,本篇除了我們自己對德國 Emma 床墊的評價外,還一併納入了其他地區的網路評價。
在 Emma 的臉書粉絲團上,有顧客負評反應:床墊有使用問題以及退貨流程不太方便,但看起來都已解決,客服並不會事後不理。
目前德國 Emma 床墊的台灣粉絲專頁分數滿低,但也可以看得出廠商沒有「花錢買榜」、針對抱怨也都有積極處理。
如果有疑慮的人下手前可以多看看再決定。
德國 Emma 在自家的睡眠實驗室投入許多研發成本,用來測試各種床墊的軟硬度、耐用程度、抗擾動程度、支撐性等
用各種儀器測試、開發,調整出最符合使用者的床墊配方與型態